产业链联合创新9亿元降本迈出第一步
时间:2024-12-07  浏览次数:663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焦石化行业转型中的难点,天津设立绿色石化技术产业链创新联合体,联合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协同攻关。7日,一项能为我国石化行业每年节约9亿元成本的新工艺就有了新成果。

  7日,天津渤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宏智收到了中国科学院用新工艺生产的顺酐,不仅品质好,每吨原料还节省了100公斤。詹宏智告诉记者,顺酐是可降解塑料、涂料等化工产品的主要成分,全国六成以上的顺酐生产设备,都出自他们企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工艺陈旧,每生产1吨顺酐,就会损耗近100公斤的原料,价值在470元左右。

  现有成熟工艺已经延用了20多年,一旦要改,不仅要对原料的混合反应进行大量实验,还得在生产中不断调整数据。可“渤化工程”主打工程设计,在化学实验的方面缺乏相应的人员和设备。为了弥补企业研发力量的不足,今年10月,市工信局牵头,邀请大院大所与龙头企业,组建了“绿色石化技术产业链创新联合体”。

  针对顺酐生产的损耗问题,联合体找到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他们跟国内外众多石化企业长期合作,在工艺技改上经验丰富。研究所派出15名博士生组成实验团队,帮着“渤化工程”建立起微缩装置模型,借助院所的超算机组,只用2个多月,就模拟测算出所需的温度、配比等指标。完成小试后,今天成果就送到了天津。

  借助联合体的扶持政策,“渤化工程”也正在为这一项目申请最高500万元的“卡点技术攻关项目”资金,用于支持这一小试成果在中国科学院廊坊的中试平台测试。明年初,相关技术会在江苏、新疆、甘肃等地的中石化、中石油顺酐基地投入运行。(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上一篇:以及他上千部国际和中国影片的选片担任多个电影国际奖项评委履历   下一篇:9-4领先为何崩盘?孙颖莎赛后解读原因王楚钦力挺:她说得没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