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名导文德斯的新片《时间》入围本届金棕榈,将代表日本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该片讲述的是一个男主角,虽然年纪大了但却有着十分年轻的属性,包括社恐和喜欢独居。他是一名东京公厕清洁员,每天四点半起床开始打扫。他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堪比寿司之神。虽然他有许多高雅的爱好,但他却过着相对辛苦的生活。
男主角的生活中存在一些孤独和困境。他的同事大多是宽松世代,从不准时打卡,而且总是摸鱼划水。有一次,他的一个同事甚至抢走了他的收藏磁带,并以去约会的名义卖了。男主角为了借钱给同事表示无奈,他不想用自己的爱好换取金钱。于是他只能回家吃泡面,将这份委屈深深咽下。
片中还揭示了男主角的家庭背景。他有一个妹妹,但他们已经多年没有见面。妹妹告诉他们的爸爸患有痴呆症,询问男主是否愿意去看望。男主拒绝了,但在无人的场合下,他低下头开始哭泣。这个情节暗示着男主可能与父亲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这也许是他选择当清洁工的原因。
电影中展现了男主角面对困境的选择。他并非奉行贫困生活,而是选择了一种逐渐失去的电影美学。尽管电影没有直接探讨社会问题,但它透过一个孤独灵魂的自救,揭示了生活的真相,即不停地丢失和寻找,并在不断获得中最终面对虚无。
文德斯的创作风格希望能引发观众的共鸣。然而,在今天,很多观众对他的作品并不理解。他们认为文德斯没有深入探讨底层清洁工的困境,并指责他是一种残酷的“中产阶级视角”。这些观众无法接受电影只呈现一个孤独的灵魂如何自救以及贫困生活如何充实的情节。他们更倾向于接触复仇爽片和具有明确意义的作品。
然而,文德斯相信人的生活是有选择性的,人的行为是可以影响的。他认为人最大的困境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灵魂的孤独。尽管他喜欢拍摄边缘人物,但他从未试图颂扬贫苦人的生活,或者批判社会的不公。他注重的是人对抗困境的选择和行动。
文德斯的电影有着独特的美感,它们讲述了一种逝去的电影之美。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能无法得到深刻的领悟,但却能收获一份品味独特的歌单和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些作品注重隽永,超越语言的存在。
尽管时代已经变了,观众的口味也有所不同,但《时间》依然值得一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对生活、选择和人性的思考,让人们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思考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