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相信大家也发现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受到疫情反复,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商品房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国内的整体房价开始停止上涨,并出现了罕见的高幅度的下跌。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在70城中,仅有12城房价同比上涨,57城下跌;除此之外,17个省会房价回到1年前,10个省会房价回到2年前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很多人发现,和房价一样“出问题”的还有物价水平上涨以及大家的工资。最近一年多时间以来,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之下,全球通胀预期升温。从国内看,上游涨价会逐渐向下游传导,引发国内新一轮通胀。
我们注意到,国内刚开始首先是汽油和柴油涨价,后来涨价逐渐波及到了老百姓每天都需要消费的粮食、蔬菜、粮油、各种家禽家畜、海鲜产品等。而且不仅仅是食品,就连很多的生活用品都涨价了。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工资却没有增加, 还是几年前的水平。要知道,如果人们收入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那么则可以理解为大家的收入其实变相降低了。
首先,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世界发达经济体不断印钞抵御通货膨胀所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通货膨胀如今已经达到了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只能通过不断印钞的方式,把危机转嫁到使用美元交易的国家,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飞涨。
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对我国造成的就是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几乎所有商品都在涨价,人们生活成本持续走高。
当然,这次的通货膨胀并不完全是外部的原因,也有国内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在以前,大量的货币流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房价不断走高,但从2021年开始,商品房不再稳赚不赔,于是大量货币开始从房地产抽离,进入商品市场,由此带来了商品的涨价潮。
这些年来,实体经济确实不景气,所以大量的资金并没能在实体经济停留,而是进入了股市以及其他地方。
但最近几年股市情况如何大家也知道,受到疫情以及居民消费能力下降等各方面的原因,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很差,所以普通人能在股市赚钱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亏钱的倒是占了绝大多数。
所以,在过去一两年里,由于很多人都是靠打工维持生计,做生意的也没赚到钱,让很多人产生了“收入不涨”的感觉。
另一方面,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规模在持续扩大,许多企业家都能在这一浪潮中获得财富增长,赚得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财富,但普通人却很难从中获益。
规模经济增长往往涉及到投资、金融、贸易等领域,这些经济增长要素往往被投资者、企业、银行等垄断,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财富其实被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里,但却没有普通人的份。
然而,很大一部分人,其实很难通过努力突破自身的能力瓶颈提升工资,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很多人却还不以为然地在吃老本,工资当然不会无缘无故的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