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一家市值250亿美元的巨头,近期却以5亿美元的价格廉价出售,它的股东包括但不限于阿里、京东、腾讯。
它就是Farfetch(发发奇),一家英国奢侈品电商平台,创立于2008年,2018年登陆纽交所。
据官网介绍,它创立于2010年,总部在韩国首尔,是亚洲头部的科技零售商,核心业务之一为“电商平台”。
从250亿美元(约1800亿RMB)的市值跌落谷底,如今竟以2%的价格(约36亿RMB)出售,Farfetch究竟经历了什么?奢侈品电商行业正在遭遇什么?
2020年1月,腾讯再投1.25亿美元;同年11月,阿里和历峰集团(瑞士奢侈品公司)联投6亿美元。此后,二者又向其大中华区业务追投5亿美元。
从全球及国内趋势看,最近2-4年均是奢侈品电商的颓势期,国外参照Farfetch,国内参照寺库。
而从净利润曲线之后,Farfetch再未实现单季度盈利:2022Q2为0.7亿美元,2022年Q3为-2.74亿美元。此后的净亏损,维持在1.7亿美元至2.7亿美元。
2022年1-6月,它的现金(及等价物)减少7.881亿美元;2023年1-6月,其现金(及等价物)消耗了2.872亿美元,仅剩4.54亿美元。
寺库成立于2011年,高速增长期为2012年至2018年,2019年由盛转衰:全年亏损达26.8亿元;2020年上半年亏损23.5亿元。
到2020年6月底,寺库便开始资不抵债:现金及等价物约1.2亿元,但应付账款及债务超过30亿元。随后2-3年,寺库萎靡不振,缺乏东山再起的迹象。
寺库的危机起源于2019年年底。疫情发生后,线下门店和仓储物流受到严重制约,导致订单取消退货等收入下滑。另一方面,疫情导致用户高端消费需求收缩。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消费场景发生转移:转战线上。在这场激烈的线上流量争夺战中,寺库战绩不佳。
疫情兴起时,Farfetch是坐享红利者,消费者倾向于线上购买奢侈品。而当疫情消失后,在奢侈品品牌的助推下,消费者回归线下,Farfetch最终被反噬。
以Meta(前facebook)为例,2022年11月开启裁员,比例超13%。核心原因就是:疫情“提前消失”,导致此前的扩张变成了“盲目扩张”。
大致过程为:疫情兴起后,消费场景转战线上,会引爆品牌在社交媒体的广告投放。在这种前提下,Meta 2020年员工增长了30%,2021年增长了23%。
但综合而言,疫情也好,消费场景转移也好,需求转弱也好,均不是奢侈品电商转衰的本质原因。据铅笔道调研结论,奢侈品电商的致命缺陷在于:相较于综合电商而言,垂直电商缺乏行业壁垒,它们并非两个行业,而是一个行业,二者相互竞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不说谎的,36氪经授权发布。
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发酵以来,该公司股价以20%幅度上下波动,短期波动影响约60亿港元左右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