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倾尽全力却教育出糟糕的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不好,孩子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奋斗不息,用双手为自己拼出一片天地,狠狠打了家长的脸。
姣姣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在城市里打工,生下她之后因为养不起,就把她送回了农村老家,让奶奶抚养她。
父母每个月都会给奶奶打抚养费,并且寄回来一些儿童用品,也有从清仓处理的市场淘来的一些便宜衣服,有时候还会寄回来一堆工厂直销的作业本。
那些便宜的东西,都是父母走遍了整个城市,货比三家为女儿挑选出来的,他们省吃俭用,想要攒钱让女儿在城市里上小学。
姣姣4岁了,该上幼儿园了。父母安排姣姣去村子附近的小镇子上学,因为来回要走半个小时的路程,奶奶很不高兴。
奶奶本身就重男轻女,更喜欢她的大孙子,不喜欢这个小孙女,所以经常不按时接送姣姣上学放学。姣姣经常迟到,晚上又经常等不来奶奶接她,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头疼。
她总觉得自己给老师添麻烦了,而且因为总是迟到,其他小朋友觉得她不守规矩,也不愿意和她玩。可怜的姣姣,才4岁就被同龄人孤立了。
这位聪明的小男生知道了姣姣家的事,信誓旦旦地说:“你奶奶就是重男轻女,所以才对你哥好,对你这么差!不信你回去问问你奶奶!”
奶奶翻了个白眼,说:“你一个小孩,有什么资格跟我大呼小叫?你们女娃就是个赔钱货,还敢跟你哥比?人家是带把的,比你有出息着呢!”
因为这些年来,奶奶对她一直很不好,几次打电话给她父母,说不让他们再寄东西回家了,还说女孩子长得慢,买那些衣服都没用。
类似这样的琐碎而令人难受的事情,一直充斥着姣姣的生活,她非常难过,只希望赶紧离开奶奶,到父母身边去。
可是父母在城市里也不好过,存下来的钱如果让姣姣到城里读小学,就没钱读完初高中了,而且要让她来城市读书,户口也是个问题。
最终,父母决定让姣姣继续去镇子上读小学,他们在城市外环买一套小户型,这样就能让姣姣顺利来城市里读初高中了。
在姣姣的记忆里,大概有10年左右的时间,她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奶奶对自己的那股轻蔑态度。她明明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只因为性别,就要被奶奶欺凌。
太爷爷是一个非常坚强勇敢的人,姣姣觉得自己不比男生差,既然都说自己像太爷爷,那就要拿出那份勇气来,让奶奶见识见识自己的厉害!
后来父母接她去城里上学,从初中离开老家,一直到她27岁,她都再也没有回去看过奶奶一次。她不屑,觉得这种人根本不配和自己做亲戚。
父母也老了,唯独姣姣依然勇猛奋进。她上了一所211大学,27岁时已经是公司的高管了,她不想结婚、不谈恋爱,一心搞事业,月薪已经超过2万了。
奶奶表情尴尬,父亲在一旁解释,原来堂哥大学挂科太多被劝退,现在在一个十八线小城市里给一个工厂当保安,每个月3000块工资,根本养不起老人。
长辈用对性别的偏见否定了无辜女孩一生所有的可能性,不愿意给她“投资”,一旦她将来有了出息,又想着从她身上盘剥利益。
在传统家庭关系中,老人往往是受晚辈尊重的,因为孝道文化的根深蒂固,导致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反驳家里老人的话、不允许指出老人的错误。
而老人,总以为自己能拿捏整个家族,认为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子女和小辈都必须服从于自己。这也是他们敢于理直气壮歧视某些孩子的原因。
孩子在年幼时、心智不成熟,不足以对抗来自外界的打压和否定,会因此陷入自我怀疑中,感到痛苦、纠结,渴望他人的善意和爱。
感情的纠结、仇恨和委屈,会影响她们的正常生活,影响学业,也就进一步限制了她们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经济独立的发展方向。
所以,站在谋求未来、勇敢自救的角度来讲,女孩子受重男轻女的歧视时,应该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平复心情,然后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