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是一种个人格斗技术,而战争能力是整个国家或者集团的整体综合实力。所以泰拳对士兵的作战能力有很大影响,但决定不了一支军队的作战水平,也就无法改变战争结果。
1.泰国和缅甸的战争,从1548年开始,到1824年缅甸被英国开始殖民,整整冲突了近300年,泰国记载的战争有35次,从账面看泰国赢17次,缅甸赢18次,似乎基本平手,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泰缅战争,缅甸是主动进攻的一方,都在泰国境内打,而泰国进攻缅甸只有6次,特别被缅甸两次攻破都城阿育他雅,算是灭国,泰北更是有一百多年承认缅甸是宗主国。所以这样来看的话泰国是输给缅甸的。
2.泰国和柬埔寨的战争,泰国的壮大是击败高棉帝国的统治开始的,所以从1384年开始,到1780年,双方打了13次,泰国赢8次,柬埔寨赢1次,平手4次,而且泰国打破柬埔寨的首都,把高棉帝国打残,这样算是泰国赢。
总体来讲,泰国历史上的战争能力只能刚好保住其中心区,也就是现在泰国的范围,强悍的拳术是影响不了战争能力的。因为战争是整体实力的体现,包括指挥人员的能力,战阵的排列和运用,后勤保障,统治集团的统治能力,谋略水平,内部团结等等,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有趣的是,泰拳的一个祖师级人物,乃克侬东就是一个被缅甸俘虏去的拳师,在缅甸击败缅甸拳师而扬名泰缅天下。充分说明了泰国和缅甸战斗对比,泰国“打仗打不赢,打架不会输的”真实情况。
按泰国不太完整的资料介绍,乃克侬东出生于1750年,父母被缅军杀害,从小在寺庙里长大。1767年阿育他雅沦陷时乃卡侬冬被缅军俘虏,没有说明他当时是不是拳王。1774年仰光的一座佛塔完工,缅王举行热闹庆典,于3月17日这天举办拳击比赛,一个贵族夫人来报:他家有个泰国俘虏来的仆人打拳很厉害。缅王命令带来比赛,结果乃克侬东一口气打败了9个缅甸拳手,中间没有休息。缅王大为惊奇,发感慨:泰人的作战能力很强哩,空手就能连续打败9个缅人拳手,如果他们的大官能互相团结,不要内斗,不要只顾个人利益,他们的首都就不会被我们攻破了。”
缅王让乃克侬东来当他的仆人在宫里服务,乃克侬东请求缅王按原来说的:如果泰国拳手能赢就让他们恢复自由,然后放回家的诺言。
缅王履行了这个诺言,将乃克侬东和泰国俘虏放回国,这是泰国拳手第一次在国外战胜外国拳手,后来泰国就把3月17日定为一个重要的泰拳纪念日。
但是乃克侬东回国后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甚至哪年去世都没有记载,据说他的事迹还是从缅文记载中找到的,后来泰国人经过整理资料,再到他的家乡去寻找有关事迹,在阿育他雅给他塑了铜像,作为一个着名拳王来拜。
泰缅两国缠斗三百多年,历史上泰国处下风,只是近代泰国利用外交手腕周旋于列强之间,保持了国家的独立,而且跟上世界潮流的发展,把老对手缅甸甩在了身后。
缅甸从19世纪沦为英国殖民地,缅人靠武力建立起来的权威彻底坍塌,独立后也没法再恢复过去那种横扫东南亚的武功,反而在内部各族互相争斗不止,内战成了一道难看的疤,至今还在伤口不断地抓挠。泰国也因此能站在较高的角度来审视泰缅历史上的恩怨,凡是拍历史大片,特别注意缅人的感受,非但没有丑化侵略者,还将缅甸的国王和将军刻画得有点高大,以此来说明:历史上败在这样的对手下是不奇怪的。民间也没有刻意的仇缅情绪,缅甸劳工在泰国没有受到歧视和虐待。边境上时不时有点冲突那也是难免,毕竟涉及军事上的较量,心结还是在的。
泰拳只是一种自卫和健身术,和国家战争能力没有多少关系,一个国家能保持独立,需要的是经济的发展,民众安居乐业,文化发达,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能建立一支比较现代化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