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兰州晚报报道2024年6月是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提素养促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于5月30日公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并将围绕该“健康素养66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科普和宣传活动。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预防是促进健康的最有效、经济手段。
12.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患者能够治愈。
13.家养犬、猫应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消毒伤口,并尽快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22.关爱青少年和女性生殖健康,选择安全、适宜的避孕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保护生育能力。
23.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健康保护的权利;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等),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职业健康损害。
32.科学健身,贵在坚持。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应进行2~3次抗阻训练。
33.不吸烟(含电子烟),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多种疾病。电子烟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34.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戒烟时可寻求专业戒烟服务。
47.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分心驾驶、不疲劳驾驶;儿童使用安全座椅,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52.青少年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每天应坚持户外运动2小时以上,应较好掌握1项以上的运动技能,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
64.发生火灾时,拨打火警电线.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地震时,选择正确避险方式,会自救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