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5岁的宋时轮迎娶了33岁的郑晓存。多年前,宋时轮的第二任妻子郑继斯因病去世,临终时握着丈夫的手说道:“我走之后,把我妹妹接到北京来,一定要替我好好照顾她,这是我唯一的愿望。
面对病床上妻子哀求的眼神,宋时轮心中难受,他知道妻子此言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出于对妹妹郑晓存终身未嫁的担忧。宋时轮为人正直,深受革命同志的信任。
5年后,宋时轮不顾年龄悬殊和众人眼光,正式迎娶了比自己小了33岁的郑晓存,终于完成了亡妻的遗愿。当年还是个少女的郑晓存,早已明白姐姐的用意。
她没有丝毫犹豫,答应长嫂宋时轮一生相依为命。两人的感情亦师亦友,让人动容。宋时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线年,宋时轮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岁时考入黄埔军校,他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年仅22岁的宋时轮回到家乡,组建起自己的游击队,开始革命生涯的磨砺。
在中央苏区,宋时轮率队参加了数次大规模的反“围剿”行动,表现英勇。1934年,他跟随红军长征,进一步提升了军事指挥能力。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宋时轮第一时间响应召唤,奔赴前线推 back日军进攻。
新中国成立后,宋时轮继续发光发热。朝鲜战争中,他率部完成了歼灭美军精锐部队的重大任务。之后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一职,使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培养新军事人才。
宋时轮毕生追求真理,立足本职,心存芥蒂和革命,为人坦率正直。他用朴实的人生解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
1925年,18岁的宋时轮迎娶了第一任妻子邹氏。这是父母包办的婚事,邹氏为其生了一女宋兰英后两人离婚。1941年,34岁的宋时轮在延安重遇了曾经的同窗郑继斯。
郑继斯从小家境优渥,却为救国断绝家业,孤身一人来到延安投身革命。两人志同道合,相知相惜,结为恋人。婚后不久,郑继斯为宋时轮生了女儿宋崇实。
1967年,51岁的郑继斯因病去世,她唯一的心愿就是托宋时轮将妹妹郑晓存接到北京照看。5年后,宋时轮迎娶了郑晓存,圆了妻子的愿望。72岁的宋时轮再次当爸爸,郑晓存生下一女取名宋百一。
宋时轮对待子女的教育极其严格。他希望孩子们自小就学会独立生活,养成朴实的性格。宋崇实回忆,父亲要求她自己动手做家务,学着洗衣煮饭。
宋时轮从小就经历家贫和战争困苦,所以他要子女节俭朴素、勤奋向上。他本人深知吃苦的滋味,因此他身体力行,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宋时轮把大部分收入都用于公务和接待战友,家里过着简单的生活。
1991年9月,宋时轮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他留下的传奇一生和三段婚姻,至今依然让人动容。
25年前,面对病床上妻子郑继斯的请求,宋时轮鼻子发酸,但还是坚决地点了点头。他后来不顾年龄悬殊,完成了妻子的心愿。面对生活的苦难,宋时轮矢志不渝,以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熬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