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888期。1980年9月,华国锋同志主动辞去了国务院总理职务。由于当时不设国家主席,所以华国锋辞掉的就是他在政府内的最高职务,但他还保留着中共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这两项重要的党内、军内职务。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实际统领全局的领导人已经是邓公了,只是在具体职务方面,华国锋仍然最突出。
在治国路线和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方面,两位领导人有不同之处,而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多数是支持邓公的。华国锋卸任国务院总理短短两个月后,也就是1980年11月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首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表态,希望华国锋同志能够“让贤”,不要再担任中央主席。此人是谁呢?
1980年11月11日,陈云副主席开诚布公地讲了三段话,都是围绕华主席的。陈云首先指出:华国锋同志在1976年10月有很重大的贡献,他对行动负主责、有功劳。但1976年之后的两年很出人意料,我们的政治生态不活泼、不舒畅。关于毛主席在世时的一些政策,国锋同志不加甄别的延续和肯定,甚至指示要“继续革命”。应该说在他的总体领导下,这两年的情况是令人失望的。
第二点,陈云继续讲:我和先念同志,在这次会议前已经单独跟国锋同志沟通过,希望他有“自知之明”。就是珍惜过往做出的贡献,后面的生涯要“多做加号、少做减号”,也就是减少自己的错误,以免把之前的贡献也给抵消掉。总体来看,国锋同志继续担任党主席是不合适的。
最后陈云强调:这件事情,我认为不能再拖下去,十二大前就要解决。在此前几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虽然对路线和政策未必有完全一致的声音,但政治局常委公开进行这样深刻而精确发言的情况,还不曾有过。陈云在会上的讲话引起了很强的反响,其他干部基本都对陈云的观点进行了支持或确认,包括胡耀邦和叶剑英等重要同志。
陈云副主席能够带头表明观点、不避忌讳地直入要害,是因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认识。并且老同志有担当,他是建国初期的“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去世后递补),无论贡献还是资历,都有资格在中央政治局充分申述自己的观点。陈云一向眼光独到敢讲线年的对越反击战前,首先力排众议支持邓公的,也是陈云。
华国锋面对同志们的观点,以及大家的批评,还是展现出了一贯的厚重与大气,表示自己能接受反对意见,并且欢迎继续提出来。这次会议后,形成了总结华国锋同志相关过失的相关《通报》。华国锋同志在第二年便辞去了中共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职务,逐步淡出了政坛。从1981年到2008年去世之前,他都很少出席正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