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其母喜曰:“有子如此,可谓将门出将矣!”奢蹴然不悦曰:“括不可为将。赵不用括,乃社稷之福耳!”母曰:“括尽读父书,其谈兵自以为天下莫及,子曰不可为将。何故?”奢曰:“括自谓天下莫及,此其所以不可为将也。夫兵者,死地,战战兢兢,博咨于众,犹惧有遗虑;而括易言之!若得兵权,必果于自用,忠谋善策,无繇而入,其败必矣。”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喜读兵书,家传的《六韬》《三略》等古代兵书,他熟读多遍,并时常研习阵法,懂得不少军事知识,谈论起用兵之事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赵奢也不放在眼里,有时父子二人辩论时,赵括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连父亲也驳不倒他。赵括的母亲高兴地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将门又要出虎将了。”但赵奢却说:“知子莫如父,他只懂得兵书上的皮毛,却不懂得兵法的精要。用兵之道,在于因地制宜,运用灵活,战场的形势变化万千,不能纸上谈兵,硬搬兵法去套。况且大将之才,谋略在胸而不在口。他终日夸耀学识,为人浅薄,却又刚愎自用,难成大器。”赵奢临终时,又嘱咐赵括的母亲说:“打仗非同儿戏,几十万士兵的性命都掌握在大将手中,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以后如果赵王要用赵括为将,你一定要把我的话讲述给他。”
长平之战初期,廉颇担任赵军主帅,赵孝成王听信谣言,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让赵括取代廉颇为主帅。赵括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急忙上书赵王,阻止他派儿子带兵打仗。赵孝成王不明白赵括母亲的心思,便把她召到了宫中。
赵母对赵孝成王说:“赵括的父亲在世时,他身为大将军,亲自捧着食物送到士兵面前,把士兵都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看待;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给他的钱财丝绸,他全都分给手下的官兵;一旦接到君王的命令,便不再过问家中私事,全身心地投入战事的准备之中。现在赵括刚做了大将,便接受下属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拿回家后全部收藏起来。看到有合适的田地房屋,便买下来,扩充自己的私产。赵王您认为这像他的父亲吗?所以他们父子的心志是不一样的,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
赵王说:“你不要再多说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母说:“既然大王不肯听我的话,一旦赵括出了什么差错,请不要再连累我。”赵孝成王答应后,便给赵括拨了二十多万兵马,命他奔赴长平前线。赵括一到长平,就全部改变了廉颇的持久战计划,将所筑的星状营垒并成一座大营,并主动出击。秦国得知赵括为将的消息后,立即派白起替换了王龁。白起在交战时假装败退,背地里截断了赵军的粮道,然后派重兵把赵军团团围住。断粮数十天的士兵再也无法坚守下去了。绝望之中,赵括组织部队轮番突击,企图打开一条通路。可是秦军像铜墙铁壁一般,赵括只得亲自率领精兵拼死突围。在突围中赵括被乱箭射死。赵军失去了主帅,军心大乱,最终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