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发布公告:今年3月20日—4月5日的赏萤活动取消。园区晚间时段将不开放,白天仍正常开园。
为什么突然做出这个决定?记者了解到,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今年的萤火虫数量较2022年大幅减少,观赏性不强。
去年6月20日,丽水多地持续大暴雨。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也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超大洪水,公园内部很多区域都被洪水浸泡超过24小时。
“取消今年的赏萤活动也是无奈之举。”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园区负责人陈丽法解释说:“萤火虫的幼虫和腐草很多都被洪水冲刷得厉害,冲到了下游。紧接着就是连续四五个月的高温、干旱,专家建议我们在萤火虫群种繁殖期间减少人为干扰,我们只能在晚间时段暂时关闭。”
陈丽法说,近日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联合中科院动物所、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对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萤火虫发生及生境(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调研。“参与调研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教授付新华说,去年丽水莲都区遭受了超历史纪录的长时间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导致湿地的水体质量和植被、水草、丛林多样性等环境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萤火虫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付新华教授是中国第一个萤火虫博士,自2000年起,致力于萤火虫的考察与研究。付教授说,如果是短期干旱,湿地内做人工补水,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时间干旱,仅靠人工补水,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陈丽法告诉记者,据她了解,不光是丽水,湖北、湖南、江西等很多地方,都面临同样的情况,萤火虫都受到很大影响。
3月下旬到4月中下旬,萤火虫将进入新一年繁殖季。“开展萤火虫生境保护及种群保护相关工作,给萤火虫一点种群恢复的时间,今年只能遗憾告别观赏季了。”她说。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昆虫系副教授王吉锐曾养过很长时间的萤火虫,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他说,仅仅根据丽水九龙森林公园的情况,就对杭州的萤火虫数量下判断,就武断了。“根据现在的温度和湿度,还不是杭州萤火虫最活跃的时候,萤火虫还没有完全出来,看不出是否减少。不过从这几年的趋势来看,应该还是稳定的。”他也提到去年夏天的酷热,的确会出现萤火虫种群减少的情况,“但是减少多少,现在还不好说。”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昆虫类硕士刘立伟则表示,萤火虫数量减少有两大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变化,二是人类活动频繁。
萤火虫喜欢潮湿的自然环境,柏油路和水泥路显然太过干燥。而道路也成为隔离带,将许多原本浑然一体的山林植被生生分离,有的萤火虫不大习惯“穿马路”,要么离开,要么繁殖能力下降。
萤火虫的亮度本来就微弱,夜晚亮灯工程又在推进。“人为的灯光亮了,连天上星星的光芒都被映衬得黯淡,何况萤火虫?”刘立伟说。
西湖景区最热门的萤火虫观赏区,应该是在上天竺和云栖竹径。一是有竹林,二是附近有溪流,比较潮湿,这就是萤火虫喜爱的生活环境。还有余杭径山、淳安县文昌镇小酉坞村等地,也可以观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