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啄墓义亥但双这样理解正确吗?
时间:2024-06-02  浏览次数:663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事关江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刚刚召开的省委全会,对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这个重大要求进行部署。江苏要着力打造的“重要阵地”,是具有强劲驱动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高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先行地。

  5月31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超百名媒体记者深入一线走访调研,一起向“新”而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在启动会致辞中强调,江苏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看家本领”,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在融入国家战略中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坚持把优化营商和创业环境作为“满满诚意”,越来越多的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正在江苏汇聚奔流。

  一组“第一”印证江苏科创实力。江苏高校、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高新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一。从创新产出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9.9%,今年一季度首超50%、达50.2%。从创新发展看,江苏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13个、国家高新区18家,均位居全国第一、实现设区市全覆盖。上海-苏州、南京科技集群分别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五和第十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蔡笑天认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过整合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形成高水平高能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倪菡忆介绍,江苏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当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江苏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构筑重大创新平台矩阵。瞄准未来网络、量子技术、合成生物、类脑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布局80个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催生新产业新动能。出台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

  走进位于常州“两湖”创新区的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透过防尘玻璃,记者看到国内最大的高通量合成平台已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将带有不同二维码的微型芯片依次放入合成仪中,芯片上就会“长出”DNA。目前,常州已形成合成生物“一城三园”格局,培育了一批业内领军企业,建有优质合成生物创新孵化平台6家。到2027年,常州合成生物产业产值将超1000亿元,成为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高新区是集聚高端科技资源的“强磁场”,全省19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中,依托高新区建设的有18个,居全国第一。 54家省级以上高新区以占全省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31.4%的地区生产总值、33.2%的出口总额和55.4%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今年,江苏将紧扣“高”“新”“数”“绿”“安”,出台支持和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措施,用心用力锻造应用研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新“三驾马车”,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阵地。

  制造业作为江苏“看家本领”,已覆盖全部31个大类,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全的省份。拥有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入围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争先实现领先,以错位发展找准发展定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标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高清说,今年江苏重大项目清单中,制造业项目共245个,占产业项目比重达92%;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184个,增幅近25%;科技创新平台类项目及第三代半导体、氢能等未来产业项目明显增多。

  在“新”体系中实现再领跑,在“快”转型中赋新能。2023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1.3%、49.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比重达33.6%,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额达1949亿元、居全国第一。全省数字化众多关键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以67.9连续9年全国第一。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萍介绍说,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将突出“群链企”协同,加快打造新型电力装备等5个世界一流,新材料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集群方阵,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工业母机、工程机械、工业软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卓越产业链,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建立超5000家的重点企业库。

  “群链企”协同,已在常州形成了以整车企业为中心,以长三角供应链为半径的生态圈。走进常州理想汽车数字智能工厂,40秒钟,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万台量产车下线小时,可以在长三角区域实现邻里链上配套。在理想汽车所在的武进高新区,一座“理想之城”正在崛起,一条名为“理链”新势力“供应链”正在不断拉长,理想汽车供应链已有144家江苏省内的一级供应商,到2026年将有70%的关键零部件实现近地化供应。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尤其需要与之匹配的科学机制、与之相适的发展环境。随着智能化机器逐步成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占据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地位,新型生产关系将呈现出:人—机—网络等多元互联特征。

  培育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拥有117万研发人才的江苏,集聚了全国65%的院士、40%的国家级人才,这是江苏敢于“先行”的底气。

  让机器上云、联网。目前江苏已累计为4.4万家企业开展免费诊断,完成改造企业2.1万家,实现星级上云企业超2.4万家。下一步将重点引导人工智能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从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到深入推进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号工程”,江苏今年将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项改革”试点。

  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正探索拨投结合、项目经理等新机制,目前已成立77家专业研究所,转化技术成果7000多项,孵化高科技企业1300多家,转化技术成果7000多项,在国内外产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看优势,到“十四五”末,江苏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改革开放、人才引领等方面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全面起势,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优势;

  看能级,到2030年,江苏基本建成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制造强省,形成与“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相匹配的核心功能,生产力发展实现能级跃升,成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看愿景,到2035年,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全面建成“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成为跻身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一个重要区域。在中国经济巨轮中,江苏号正以“稳定锚”和“压舱石”的定位,向着新的远方行稳致远。




上一篇:习近平的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发展又重视安全   下一篇:吕(lǚ)油(yóu)怎么上了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