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辰雍心巍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5-07-10  浏览次数:663

  造车新势力生死竞速下,都拿出了各自的“杀手锏”,越过“销量生死线”,去争夺“造车新势力之王”的桂冠。

  “车王”比亚迪今年销量增长有所放缓,不过其海外销量成为新的亮点,方程豹、腾势、仰望三大品牌也在稳步增长,比亚迪高端系列初见成效。

  去年,比亚迪销售了427万辆汽车,按上半年这个销量,今年想要达成销量目标,怕是下半年得使劲发力了。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上半年卖了140万辆车,同比增长47%,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吉利集团悄悄地把今年的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

  奇瑞汽车6月新能源汽车销售7.16万辆,同比增长59.6%;上半年销售新能源汽车35.94万辆,同比增长高达98.6%。

  长城汽车6月新能源车销售36405辆,同比增39%、环比增12%;上半年,新能源车累计销售16.04万辆。

  别看长城汽车上半年的声音很大,但实际对比亚迪一点威胁也没有,真正下狠手的是吉利,旗下车型和比亚迪一一对标,空间比你大一点,明面上的配置比你高一点,价格低一点,抢走大量用户。

  都说2025年是车圈淘汰赛,对自主传统品牌而言影响并不大,紧张的还是造车新势力们,上半程最后一段大家表现都如何呢?

  6月鸿蒙智行迎来交付量爆发期,单月全系交付52747辆,单日交付量3651辆,分别刷新鸿蒙智行单月、单日销量历史新高。其中,问界系列6月交付44685辆。

  国产新能源车卖“疯”了,方程豹6倍的增长让人们看到了比亚迪在高端品牌的努力,造车新势力前三格局基本已定,零跑“领跑”,理想、小鹏“你追我赶”,造车新势力王座的争夺,依旧惨烈。

  不过,理想汽车有着“年度盈利”的优势,零跑、小鹏今年首要的目标不是争第一,而是更迫切的想要“年度盈利”,还有小米、蔚来等品牌也是对其渴望如焚,毕竟企业都逃不过“落袋为安”的现实。

  3月销量暴增154%超3.7万辆,不仅将蝉联榜首2个月的小鹏汽车赶下了王座,还刷新了品牌单月交付纪录,登顶“造车新势力”交付榜。

  4月成为唯一月销量破4万的新势力车企,连续两个月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销量同比暴涨了173%。

  5月零跑月销4.5万台依旧“领跑”,6月再破纪录的零跑,在销量上,依旧压制着“理小蔚”,连续4个月领跑造车新势力。

  要知道,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零跑汽车最初是最被低估,也是看似最毫无胜算的。一年前,零跑还屈居于“蔚小理”之下,现在处处散发着“龙门跃升”之势。

  C16车型在欧洲市场热销,而B10车型预售订单突破3.1万辆,拉动产能爬坡;2026款零跑C10的上市,以“技术平权”为理念,将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等高端配置进一步堆到了10万元级车型上,引发市场轰动。

  零跑汽车凭借着其全球化战略和高性价比,一步步实现了进阶,最终来到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的位置。

  数据显示,零跑汽车上半年销量22.16万辆,这个月零跑B01上市,“领跑”之势有点不可阻挡。

  销量带动业绩,去年底就实现季度盈利的零跑汽车,有望成为继理想、赛力斯之后,又一家年度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不得不感慨,有时候“低调”的车企发起力来,威力远超我们想象。这一点曾经“蔚小理”里最低调的小鹏汽车也深有所感。

  旗舰车型发布出现严重事故、股价一度跌去80%、高管大换血......小鹏汽车曾经经历的桩桩件件,都足够一家百亿美元公司开十次“追悼会”了。

  没想到,经历过一场大败局后,在王凤英的帮助下,何小鹏确立了对公司的全面掌控,完成了内部改造,小鹏汽车不仅成功“自救”,甚至还可以提前开香槟庆祝一下,离盈利目标又近了一步。

  2025年一季报显示,小鹏汽车期内总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净亏损6.6亿元,较上一季度亏损收窄,小鹏汽车在肉眼可见的变好。

  如今的小鹏已经找到了正确的经营思路,就是通过极致的降本增效和产品规划打动用户,再用AI和智能化的体验创造未来。在增程式上车、以及进一步铺开全球市场之后,我们也会看到小鹏更多的可能性。

  伴随着今天小鹏G7的重磅上市,再加上小鹏首款增程车型下半年的量产,小鹏汽车今年大有可为,盈利只是登顶“新势力之巅”前的一个小山头而已。

  说起来,曾经的新势力“老大哥”理想就有点惨了,6月销量36279辆,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11.2%。

  整个上半年,理想一次新势力销冠都没拿到,分别被小鹏、零跑抢走,连续六个月痛失冠军宝座,这在2023、2024年持续霸榜的理想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理想汽车已经有一年时间未发布新车型,目前还是依靠增程的L系列撑着销量,销量冠军被取代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理想推出多款重磅新车,L系列的改款车型智能焕新版发布不久,7月份的理想i8,9月份的理想i6,理想销量势必会迎来新变化。如果月交付量重返5万辆的水平,那小米、小鹏、零跑、蔚来汽车的年度盈利目标怕是又要推迟了。

  前不久,小米YU7上市爆火,仅18小时锁单量便突破24万台,却因交付周期过长遭到同行“截胡背刺”,产能其实是小米目前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近期,蔚来汽车内部调整不小,乐道汽车前总裁艾铁成离职、蔚来汽车自动驾驶算法核心负责人樊昊阳离职、蔚来技术规划首席专家、助理副总裁胡成臣前不久也宣布离职。

  不过,与完成季度盈利的零跑、极氪不同的是,蔚来、小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企业相继抛出“盈利时间表”,这场盈利“冲锋战”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烧钱竞赛”转向“质量生存”的关键拐点。

  在车圈,“谁主沉浮”这个问题,向来都得拿“销量”作答,而这也是新势力们扎根中国汽车行业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车企间的竞争加剧,门槛越来越高,“2万辆”到年底或许会成为车企们需要越过的“生死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上一篇:和拼笋寥赢柞是个什么梗?   下一篇:趣(qù)比(bǐ)权(quán)礁(jiāo)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