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人的首场比赛打得有点郁闷。场面上,他们根本限制不住冲起来的阿德托昆博,这看起来是两边球员的天赋差距。在一次边线的争抢中,阿德托昆博跨一步上去抢球,结果和塔图姆撞在了一起,把塔图姆撞飞出去,成了两边身体素质差距的体现。
换言之,尽管塔图姆已经成长为联盟肌肉锋线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在这类型球员的顶峰上,是扬尼斯-阿德托昆博。
败者主动求变。第二场开始,凯尔特人就展现出了新的攻防思路,并且在上半场就已经起到了效果。这些调整可以归类为以下:
但因为执行得过于到位的双人、3人夹击,字母哥一启动就直接往篮下收。字母哥传球找队友的能力,在这两个赛季又大大加强,导致夹击虽然奏效了,但球总是不受限制地飞到外线的雄鹿队友手中,雄鹿队的三分多点开花。
吃了这个亏,凯尔特人明白了:对付雄鹿,只限制字母哥的进攻是无效的。在限制字母哥的同时,不让他用传球带动队友,才是凯尔特人的赢球保障。
于是就有了第二场的调整:能看到的是,凯尔特人用上了两代知名“反字母装甲”——老将霍福德和罗威冲锋在前,单防字母哥。
即便是在挡拆后,凯尔特人的球员也尽量选择不过度夹击,如果防不住,被字母哥打成也可以接受。而对于其他雄鹿球员跑的战术,凯尔特人则执行了他们用得最多的遇到挡拆就换防,他们足够强壮,防守强度也非常大,凯尔特人在这套防守体系中如鱼得水,没有让字母哥把雄鹿全队的进攻激活。
乌杜卡自己也表示:会增加中距离投篮进攻的比例。他们的2位核心球员,布朗和塔图姆,都具备中距离投篮的能力,但这个能力在第一场中并没有被有效利用。
雄鹿队的防守也很简单:波蒂斯、字母哥和大洛佩兹的三高阵容,重点在于对冲击篮筐的保护。雄鹿队的防守,通常起于三分线外压迫延误(霍乐迪主做),以及篮下的乌云密布。
这套防守体系,就导致凯尔特人想要在篮下得分非常难。在第一场比赛,他们的2分球命中数非常糟糕。缺乏有效的进攻手段,外线手感又冷,凯尔特人没法突破雄鹿的防守局。
但增加了中距离后,当波蒂斯或者大洛佩兹在凯尔特人球员进入三分线以内后选择往篮下收,就自动空出来了中距离跳投的空间,手感火热的布朗就利用这样的机会频繁得分。
通常,比赛越激烈,比赛的花活就越少。主教练会把阵容压缩到极致,把最好的球员留在场上,几乎打满全场。
对凯尔特人,不利的是这才刚到东部的半决赛第二场,他们就已经在斯玛特受伤缺席的情况下,被迫拿出了7人轮换这样的极限轮换思路。考虑到和雄鹿仍然势均力敌,这个系列赛必定不会轻松,凯尔特人也很难在接下来用3场比赛解决战斗。那凯尔特人这种高强度的轮换,就要一直保持到系列赛解决,然后迎接更不容有失的东部决赛。
这样提前拿出“王牌”,对于球员们的体力是个巨大的考验。东部并非只有雄鹿一个强劲的对手,他们东部决赛的潜在对手,无论是热火还是76人最终晋级,都有着高强度的防守,和极高天赋的进攻在考验着凯尔特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