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诺维斯基银角大王究竟怎样?
时间:2023-08-20  浏览次数:663

  閆凤英,1967年生,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务。

  閆凤英长期致力於低碳可持续规划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於控碳体系的县域城镇规划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快速城镇化典型衍生灾害防治的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等项目。

  在天津大学建筑馆一楼咖啡厅,记者见到了刚刚开完会,匆匆从办公室赶来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教授閆凤英。朴素、干练、谦逊……閆凤英没有寒暄客套,直接切入主题。“建筑规划设计虽然不是高精尖科技,但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让百姓共享美好生活密切相关。”閆凤英说,“作為一名建筑学院的老师,我要為此竭尽所能。”

  师古而不泥古,閆凤英认為,古人很早就有了先进的居住理念,让建筑兼具生态环保、保障安全、移风易俗等功能,让我们看到了人居环境规划对社会治理的巨大作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应该秉持更高要求,做好城乡空间的科学布局,发挥建筑规划学科的顶层设计作用。”閆凤英说。

  2018年,由她牵头的“基於控碳体系的县域城镇规划技术研究”获准立项。閆凤英邀请7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研究团队,以改善县域人居环境為目标,提出多学科角度下基於控碳体系的县域低碳规划理论与技术。

  面对一个个跨学科难题,閆凤英带领团队执着攻关﹔面对一项项繁琐的工作,她和同事们细致入微、始终如一。“这是我院城乡规划学科首次作為项目承担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究,為我国县域绿色低碳人居环境治理路径的科学决策发挥了作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宋昆说。

  2019年,閆凤英带领研究生去长三角地区调研时发现,当地希望把分散的居民点集中到一起,建设行列式的居住区。“这种标准式的方案看似经济高效,但其实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破坏了村庄的自然肌理。”閆凤英说。

  他们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全村500多户农宅进行实地拍照,根据现有的分布位置、组群规模,提出了新方案:隻拆迁重建位置偏远的极个别单栋住宅,其余住宅就地改造。“这样可以减少15.88公顷的土地性质转换工程,减少98组农宅的拆建工程,与原方案相比,还降低了34%的工程碳排放。”閆凤英说。

  研究低碳与可持续的规划理论与方法,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制我国首批县域低碳规划标准和导则……閆凤英的科研工作,不仅立足於规划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体系建设,也紧紧围绕城乡规划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她说:“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和当下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服务国家发展,惠及民生福祉。”

  科学规划,营造自然通风的局部气候﹔合理布局,实现职住平衡﹔利用物联网,建立统一的碳排放计量体系……“规划设计必须跟上时代步伐。”这是閆凤英的工作理念。她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和社会效益,积极推动產学研合作,推广绿色低碳规划技术,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规划学科方面的贡献。

  近年来,她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带领团队实地探访甘肃庆城、四川金堂、浙江长兴、河北武安,针对黄土高原、西南山区、江南水乡和华北平原等不同特点的县域类型,开展低碳规划的工程示范,使得低碳规划技术和方法得以推广。

  甘肃庆城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地带,受多种因素制约,生态环境较為脆弱,当地环保和能耗压力较大。2018年12月,閆凤英带领项目团队专门开展了针对该县的低碳规划研究。

  实地踏勘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到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多个部门座谈……在大量基础数据的支撑下,閆凤英团队通过控碳分区理论、县域碳排放核算与空间化方法等技术手段,帮助庆城县制定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產业、集聚培育新兴產业等方面提出低碳发展策略﹔从优化城乡空间格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提高城镇集聚水平……

  天津的生态城市建设、广西玉林的“五彩田园”规划、河北武安的控碳项目……一个个独具匠心的设计,将建筑与当地环境特点融為一体,深刻詮释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閆凤英留校工作30年来,一直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年均教学工作量超过300个学时。

  城乡规划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閆凤英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结合前沿研究内容。近年来,她将县域低碳规划技术研究课题转化為教学设计课程,在推动项目进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019年5月,閆凤英的学生杨一苇在微信公眾号上发布了一篇名為《记一本低碳生活手账》的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產生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生活碳行為(包括使用行為、消费行為与交通行為)出发,向读者介绍了利用手账本进行生活中碳行為记录、碳排放量计算以及低碳策略制定的具体方法,并呼吁大家“从记一本低碳生活手账开始,掌控好自己手中的碳排放‘调控器’”。

  随后,另一名同学按照相关方法,进行了為期一个月的个人碳排放跟踪记录。通过数据匯总和分析,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碳排放量在一个月内呈明显下降趋势并趋於稳定。“通过日常记录,可以不断加强自我参与节能减排的意识,养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习惯。”閆凤英说。

  閆凤英敏锐捕捉到个人碳减排的重要性,支持学生将“低碳生活手账”开发為微信小程序,基本实现了线上进行“生活碳行為记录”和“减碳绩效分析”两项功能。“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将国家需求融入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更有利於学生成长。”閆凤英说。

  閆凤英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积极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角度探讨国际论坛”等各类交流活动。“閆老师长期的科研工作都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我们也要向她学习这一点,让自己的科研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2020级博士研究生任嘵燕说。“我们希望以科研活动带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考虑,让学生真正成才,将来承担更大的责任,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閆凤英说。

  作為建筑规划领域的教师,閆凤英一边把科研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一边坚守教育一线培养人才。在閆凤英看来,城乡规划应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做好顶层设计,方能行稳致远。她深信,城乡规划设计要坚持走绿色生态之路,一定能為落实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為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人才是第一资源。閆凤英始终把育人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採访中每每谈到与教学相关的话题,她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閆凤英谦虚低调、淡泊名利,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她精心把控每项工作的细节,在建筑规划的海洋中劈波斩浪、奋楫远航。

  人民网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乔雪峰)公共交通作為综合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脉络,乘坐公共交通已经成為居民出行的主要途径。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引导绿色公交出行,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出行。…

  人民网北京8月18日电 (欧阳易佳)据水利部消息,截至8月18日1时24分,鬆花江干流富锦站水位退至60.49米,低於警戒水位0.01米,至此鬆花江干流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本次洪水过程歷时11天。 洪水过程期间,鬆花江干流沿线未发生大的险情灾情﹔鬆花江支流拉林河、蚂蚁河、牡丹江等河流发生超警超保以上洪水,部分堤段漫堤决口,一些小型水库出险后,通过採取开挖非常溢洪道等措施,确保了水库安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上一篇:有关笔死啥肠究竟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牌(pái)筋(jīn)这条消息可靠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