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会开始之前,北控男篮送出马泳和王俊杰,得到了宁波富邦男篮的状元签。届时,前者将同时拥有状元签和探花签。
联赛选秀第9个年头,将会有越来越多怀揣着职业梦的篮球人,通过这个渠道,进入了中国男子篮球最高水平的舞台。
当时,共有20名球员报名参加,握有状元签的重庆翱龙(正是北控前身)选择了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方君磊,剩余CBA球队均选择弃选,整届大会仅有1人被选中。
这100多人里,不乏入选全明星、冲进国家队、得到俱乐部顶薪合同的球员,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有人大放异彩、有人蓦然退场、有人苦等机会...
这个过程中,CUBAL已经逐渐成为CBA人才输送的一个稳定渠道,或者说,被选择的球员,绝大多数来自于我们的校园联赛。
所以不可否认的是,联赛的选秀制度在不断地完善,CBA和中国篮球,需要新鲜血液,需要选秀大会给更多篮球人实现梦想的出口。
看下来的一大感受是:不管是专家还是球迷,都非常习惯地用看NBA的眼光,去看待或者要求球员,去看待选秀大会。
第一届NBA选秀大会在1947年7月1日举行,人家发展到现在,各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了,不管是球探报告、还是薪资政策、选秀规则,方方面面我们都比不了。
虽然有选秀,但CBA球队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目前依然是青年队。俱乐部还是更信任自家的孩子,所以经常有球队在选秀大会上弃权的。
俱乐部只能信任选秀,而选秀,一直是末尾球队实现起飞的一种方式。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克利夫兰骑士得到詹姆斯,直接改写一座城的命运...
CBA呢?必须得说,俱乐部的信任度有限。虽然这些年的一些大学生球员很争气,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个群体是不差的,但这样的人还是不够多,不够强。
我对CBA球员的定位或者认知一直是,不管你是状元还是二轮秀,除了基本工资有区别之外,别的都一样。
再举一个例子,同样是选秀热门的邹阳,你容易要求他:不光要有身高臂展,能防守,投射还得贼牛逼,还有持球进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