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上海杉达学院主办的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上海杉达学院党委书记朱绍中等致辞。
朱绍中表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途径,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他希望参会专家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处长耿绍宁指出,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一样,都要把思政课上好,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其中,重点要关注三方面:一是帮助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练好内功,吃透原文原着,强化问题意识;二是善借外力,与同类型民办和公办高校之间进行省级共建,进一步形成针对性强、实践性好的工作机制;三是努力探索建好民办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教授、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分别作辅导报告。
陶文昭从时代背景、主要内容、根本途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地位等角度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他认为,要从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四个方面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论断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解“三个时代课题”“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颜晓峰认为,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要对大会主题有一个全面、准确、深入的理解。大会主题就是党的二十大的纲,是大会的灵魂。他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两个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法治建设、国家安全、全面从严治党等角度深入分析相关论述的本质内涵和战略地位。
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副书记江鸿波指出,要让学生在思政课中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入脑、入心、入行,建议进一步做好三点工作:一是突出政治性、思想性,依托第一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广大学生通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生生活、成长成才的需求,来讲解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增强理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指导性;三是突出地域性和行业性,针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针对民办高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新时期办好思政课的要求,增强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之间的协作共享,推动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更高质量发展。
会议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5个课程分会场。大家围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原则、途径以及各自的实践经验等作了交流。
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极具实效性,既有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家的悉心指导,又有多位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的研讨交流,机会难得、收获颇丰,对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