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迷雾剧情介绍会造成什么影响?
时间:2023-03-03  浏览次数:663

  精神障碍相关污名影响患者康复,导致患者遭受社会排斥,丧失权益。《柳叶刀》在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发表“结束对精神健康相关问题的污名化和歧视”的重大报告。

  为促进患者权益保障、改善患者结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于2023年2月28日在北京举办了消除精神障碍相关污名专家座谈会。

  会议特别邀请了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残疾人福利处焦佳凌副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医疗管理处鞠洁旸干部出席,来自北京市大兴区、西城区、朝阳区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和专家,社区居委会主任、媒体工作人员和精神障碍复元大使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马宁主任主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司天梅副院长出席并讲话。

  司天梅副院长指出,精神障碍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但患者就诊率低,这与社会对精神障碍的污名化紧密相关。社会的偏见与歧视使得患者不愿及时就诊,延误了治疗时机,不利于其康复和回归社会,开展污名化干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马宁主任介绍了精神障碍相关污名的范畴、影响及干预措施等。并表示期待跟各位专家一起研讨在中国本土进行污名化干预的可行措施及相关内容。

  焦佳凌副处长介绍到,当前民政部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正在大力推行“精康融合行动”,将在3年的时间里通过三个阶段实现提升社区服务覆盖率、社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社会舆论及氛围好转和污名化程度减轻的目标。本次座谈会的污名化消除相关内容十分切合“精康融合行动”的目标。焦佳凌副处长指出,媒体报道和正面宣传对教育社会大众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与媒体专业人士的深入合作,也将动员组织社会力量来解决社会问题。

  鞠洁旸干部提到,污名化干预需要多部门、多方面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等工作,能够在技术领域提供支撑。

  本次会议提升了与会者对于精神障碍污名化的认识,并就如何开展基于社区和媒体的污名化干预进行了深入讨论,有助于今后在多个领域更好地开展污名消除工作,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优质、专业的医疗及社会服务。




上一篇:杀不死的比尔这件事可以这样理解吗?   下一篇:有关奈何今之人的下一句可以这样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