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9时许,位于平昌县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马口山的海福特优质肉牛育种场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吊车轰鸣,运载着钢材的车辆来回穿梭,约70名建设者正在赶工期。这个占地面积约300亩的项目,将在1个多月后迎来首批“入住”的2000头优质母牛,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海福特能繁母牛育种场。
位于项目入口处的办公区综合楼已基本完成第二层墙体砌筑,顺着建成的园区硬化路来到被称为一期工程的核心养殖区,屋檐高4.9米、屋顶高7米的4栋牛舍已经完工,另有2栋牛舍完成主体钢结构施工,仓储区完成基础工程。顺着施工道路来到二期工程,这里的6栋牛舍和仓储区已完成基础工程,最外围的牛舍正在进行钢结构预埋作业。
据介绍,和常见的修建楼房不一样,大型养殖场的施工面大,人员作业分散,特别是基础浇筑和钢结构预埋需要反复轮换作业,极易受天气影响。施工中,建设者克服了6月至7月的雨季、7月底至8月的高温天气等不利影响,优化作业流程,增加机械设备和作业人员,确保项目早日投产。
此外,除了钢材从重庆采购外,地材均来自本地,很多建设者也在本地招聘。高峰时期,共有120余人和近20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
“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的70%。综合楼主体预计在10天内完工,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预计9月完成,然后开始绿化、配套设施等施工,能够按照约定工期建成投产。”平昌海福特优质肉牛育种场项目负责人易强介绍,该项目由四川成渝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于今年5月开始施工。施工中,平昌县、南天门管委会和当地村两委也提供了大力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
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是平昌县今年的省级重点项目,海福特优质肉牛育种场的顺利推进,为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抓手。
巴中雅拉德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勇介绍,巴中雅拉德荣优质肉牛全产业链智能核心育种场计划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分别建设肉牛核心养殖区、饲草饲料区、生活管理区、附属设施区等四个区域。其中一期工程预计在9月完工后于10月开始运营,可养殖优质海福特母牛2000头;二期工程在年底建成运营,可再养殖优质海福特母牛2000头,可达到年产值上亿元的规模。
和我市现有的养殖场相比,规模大、智能化程度高是海福特优质肉牛育种场项目的两大特点。该养殖场将引进国内先进自动化饲喂技术、智能化育种技术、粪污固态化处理技术,建成“引-养-繁-研”一体化核心育种场。4000余头优质母牛的场地,日常运营仅需10至15名工人。据悉,雅拉德荣公司的海福特牛源主要来自南美洲乌拉圭,从国外运到青岛港后,在山东的隔离场暂养后运往巴中。
这些能繁母牛有什么用处?将为解决我市肉牛产业链“牛源”不足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带动养殖户致富增收。郭勇介绍,在育种场项目加快推进的同时,公司在巴中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推广海福特母牛养殖,先期在平昌县试点。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以“公司+农户”“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将怀胎母牛卖给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再按照合同保底价的方式收购牛犊。“养殖场(户)养殖的母牛产牛犊后,达到6月龄以上、或体重225公斤,公司按照每头1万元的保底价回收,如果在市场价格良好的情况下,按照更高的市场价回收。随着巴中肉牛产业在保险、金融、技术等环节的保障更加完善、支持力度更大,预计每头牛犊约赚5000元,充分地保证让利于民,实现肉牛产业集群化发展。”
公司回收的牛犊流向哪里?郭勇介绍,牛犊中母牛再次进入育种场选育,作为能繁母牛;淘汰的母牛和公牛一起进入育肥场,最终端上餐桌。目前,平昌的育肥场已进入选址阶段。今年以来,巴中雅拉德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和养殖场(户)签约优质母牛2100多头,收取定金1400余万元,实际交付优质能繁母牛500余头。该模式在平昌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向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推广,预计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助力巴中肉牛产业实现百亿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