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农历辛丑年。120年前的辛丑年,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与美国等11个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当地时间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对话结束,双方同意按照两国元首2月11日通话精神,保持对话沟通,开展互利合作,防止误解误判,避免冲突对抗,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最近几天,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也将载入中美关系史册。回顾这场对话前后和会场内外的新闻事件,不难发现,美国做出了诸如不符合外交礼仪等方面的举动,中方带着十足诚意赴会,中方的发言也打消了美方的傲慢和嚣张气焰。
美国自身出问题后选择外部归因发言超时、首轮谈话指责中国内政外交、要求记者离场……刚刚结束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因美方一系列违背国际惯例的行为而备受关注。
事实上,这是拜登政府上台后,两国政府高层人员首次面对面对线日通话的外交精神有重大意义,国际各界也望能从此次对话中窥得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但此次对话中,主要内容之外,美方一系列小动作令人诧异。
刁大明:过去一段时间特别是2018年特朗普政府开启对华贸易战以来,美方故意破坏在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交流,直接导致中美关系进入极其不理想的态势。
拜登在这个态势下上台,国际社会都很期待他能在内外政策上进行调整。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稳定和恢复也是有很多期待的。这次对话就是在中美关系亟待稳定修复的情况下,时隔9个月再次进行的高层会晤。
更为重要的是,这是2月11日两国元首通话之后,两国高层首次线下的会晤,主要任务是落实两国元首电话通话所体现的精神和达成的共识。
刘辉:我认为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有两个背景。大背景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引起了美国对于霸权地位的焦虑。此前特朗普的一系列极端政策对中美两国关系造成严重破坏,拜登上台后,需要对特朗普政府实行的系列政策进行调整,包括中美外交政策。另一背景是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也希望与美国的关系走向正常发展状态。
刁大明:首先,双方都再次确认,未来应该以2月11日两国元首通话传达的精神,来进一步推进稳定中美关系。也就是,双方在继续保持沟通的战略方向上保持了共识。第二,此次对话中,中美双方都比较明显地聚焦在几个需要立即行动的议题上,如应对气候变化、双方外交人员疫苗安排、包括记者在内的人员交往问题。第三,双方就双边、多边、地区、全球等问题上进行了广泛交流。第四,目前能看到的内容显示,中美双方还是愿意在多边框架下进行协调磋商。这说明此次会晤还是有很强建设性的。
刘辉:过去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对话,基本上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利益,比如说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等。这一次的高层战略对话值得关注的是,内容涉及到双方的核心利益,如台湾、香港等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根本利益。另外,从双方谈论的朝鲜、伊朗、阿富汗以及贸易、技术、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也可以看出一个趋向,对话内容触碰到双方的核心利益。
刁大明:首轮对话中,美方有多个做法不是没照规矩走,而是太不规矩了。首先,这么重要的外交活动,通常情况下双方会把议程提前敲定,比如开场白各自多长时间、谈几轮、每轮谈什么。现实情况是,美方两个代表发言都超时了。第二,表达善意和积极意愿是开场白非常重要的内容。但美方在开场白中居高临下地施压中国,而且提到涉及中国主权的议题,这在国际外交场合中都是很悍然、令人发指的。
刘辉:美国在此次对话中,依然表现出一种蛮横无礼的态度,不过面对这种态度,我们大可不必在意。美国的这副嘴脸是一脉相承的,在这种看似剑拔弩张的对立中,我觉得更能体现中国在面对美国时更加有底气、更加平等,更加能够平起平坐地同美国对话。
刁大明:在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中,这些极限施压的做法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主动邀请中方对话,但在流程、形式上搞小动作,这种扭捏的状态就像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说的,走夜路害怕,就唱歌来给自己壮胆;自己心虚,所以要先声夺人把调门抬得很高。还有一点是,美国可能试图通过极限施压来达到某些目的,但实际上也没用。
刘辉:美国在这种场合说出一种硬话,更多的是在做给美国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看。在待客之道上摆出一种蛮横无礼的架势,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刁大明:中方的表达我个人觉得是很正当的,这样的发言最大程度上打消了美方某些人傲慢甚至嚣张的气焰,捍卫了我们国家的主权、发展利益以及民族尊严。而且坦率讲,也正是因为中方的回应,才把对话带回正轨。从开场双方发言的内容可以看出,中方诚意满满,美方的态度其实是很负面的。
刘辉:中方对于美方的防御性回应,彰显了中国以实力为基础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不再是100多年前任人宰割的中国了。
刁大明:中美关系应该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有问题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这些都是我们一贯的态度,但是美方因为新政府刚上台,就属于一个相对来说需要调整的阶段。
从长期看,中美关系进入调整期也是因为美国自身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重重迭加。在这些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它会选择外部归因,把国内的问题归结于外因的影响,制造所谓俄罗斯威胁、中国威胁。事实上,中国发展并不是为了去挑战谁,而是美国需要塑造中国威胁,相当于自己病了让别人吃药。
刘辉:1901年,中国同以美国为代表的十一个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那时的中国任人宰割。此后中国长期处于被西方国家支配的状态。在联合国成立早期,仍然是以美国为主导,当时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更多的是附和与随从,扮演着跟班角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联盟形成一种完全敌对的对抗关系。直到1979年,中美两国才建立外交关系,然而这一时期美强我弱,中国不断地对美国做出妥协,以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来处理中美关系。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强大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韬光养晦式的外交策略显然已经藏不住自身的实力,中国实力的显露使美国人对于霸权地位产生焦虑。因此,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两国进入一种以竞争为主导的,有竞争有合作的博弈关系当中。
刁大明:目前拜登上台60多天,3月初宣布了所谓的临时性过渡期国家安全战略指南,意味着开启了新版国家战略的制定过程。但他可能没有制定出清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战略,对华政策上恐怕也没有一个非常定型的表达。但无论如何,这次对话有助于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的情况。
刁大明:下一步还是关注两国如何落实在这次对话中达成一致的内容。未来两国还是应该朝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方向来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如果美方未来继续相向而行的话,这次会晤就是两国关系的加油站,也可以说是新的起点。这次积极的对话已经摆出了要进一步合作、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的姿态,后续就看进一步落实这次对话中谈到的具体内容了,比如成立气候变化相关的工作组,还有其他细节内容。
刘辉:未来,中美两国的博弈关系将更具意识形态的鲜明特点,但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意识形态的烈度要低于冷战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