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要发挥省会城市作用、要振兴发展、要晋位升级、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期许,这也是全市人民的愿望,更是几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孜孜求索、奋力拼搏的目标。
2017年9月中旬和10月下旬,我带队,借到沉阳与长春两市学习交流之机,深入沉阳、长春两市进行深度了解、探询,对两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历史文化及城市魅力的打造传播弘扬的做法以及以沉阳浑南区和长春新区为重点的两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举措、经验进行了深度挖掘,并将哈尔滨市与之进行对比分析。
哈尔滨市与沉阳市、长春市同为东北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地理位置接近,拥有相似的历史进程、发展基础、转型发展难题、解困发展思路,三座城市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互为“对手”。近年来,长春市提出要打造东北亚中心城市、实现在副省级城市排名中的位次前移,沉阳市提出打造东北核心城市,两市的发展与哈市不分高下,且有超越哈尔滨之势,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以沉阳市、长春市为调研对象,有更强的比较性、借鉴性和针对性。我们以其为师、为友、为“对手”的三维视角,将其与哈尔滨市放在同一坐标系上进行审视比较。我们旨在:学师,会友,领先对手。以其为师,求教发展中的经验和启示;以其为友,寻求同频共振、互补发展举措;以其为“对手”,谋求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领先“对手”并率先成功突围问鼎。
启示三:竭力抓好“新区”建设和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确保哈尔滨市“步入快车道、迈向新台阶” (略)
衣服有同款,城市也频频“撞脸”。当调研组踏上沉阳浑南区和长春新区,放眼望去都是摩天大厦、玻璃幕墙、大型广场,大体量、综合体式的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地标。同时,也带来了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负面效应。破解这一问题,建立文化自信是关键。“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城市的决策者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评价体系,文化自信并非文化符号的生硬展示,哈尔滨的城市特征十分明显,欧陆文化、冰雪文化深深印刻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将特色建筑与欧陆文化等理念融合,哈尔滨的城市才能更具生命力与创造力。从城市发展的必然来看,每一座城市,都从历史中走来,又向历史中走去。打造哈尔滨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是哈尔滨这座俄罗斯文化印记很浓的城市继续发展演变的历史要求,也是今人留下的时代印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其灵魂所在,也应该成为其最鲜明的城市标志。要避免“千城一面”的覆辙,必须要保护好城市的文化,继承延续历史特色,注入现代因素,打造地方文化的独有色彩。
宣传语句是每个城市宣传自己的名片,好的宣传工作思路的语句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城市独具特色的宣传工作思路的语句需要去挖掘,甚至去创造,辽宁省委常委、沉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北京就是沉阳”。沉阳的这一提法,诠释了沉阳作为东北地区龙头城市的地位。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提出:“要立足吉林看长春、放眼全国看长春、走向世界看长春”。长春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探寻长春发展定位,为破解发展困境指明方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从调研城市看,两城市决策者立足市情,提出了符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宣传语句,其朗朗上口,易于传诵,有一定内涵,且辨识度高。哈尔滨市以往也曾有过:“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工作思路提法。现如今也应根据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总书记两次关于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我市目前的发展态势,适时提出有明显个性风格特点的工作思路宣传语句。哈尔滨需要这样以新发展理念打造的独具特色的宣传语句,向生活于此的1000万哈尔滨人民进行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文化自信,让市民为生活在我们这座城市而感到自豪;向全国、东北亚地区乃至全世界宣传哈尔滨城市新发展理念,让外界加深对哈尔滨的认知,吸引更多人来哈投资、旅游,助推哈尔滨经济加速发展。
地方志要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要为当代提供资政辅助之参考。新形势下,传统的地方志工作应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更重要的作为,不仅应成为存史的“志库”、育人的“知库”,更应当通过地方志权威性、系统性和客观性的优势,打造党委和政府想得起、用得上、靠得住的新型资政“智库”。在调研交流中,沉阳、长春市地志办对我市地方志工作坚持“大局在前,筑堤安澜,编修有暖,创新不寒”十六字工作理念思路,主动适应,紧密为全市中心服务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羡慕不已。地方志办公室作为主管地方志工作的一级机构,其职能不应仅限于“修志编鉴”。地方志的属性,决定了地方志本身就是在梳理和总结城市发展进程,进而成为重要的智库力量。因此,地方志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应把地方志工作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并给予机构、编制、经费、设施的保障与支持。应强化地方志智库作用的手段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形成创新,特别是通过地方志成果的横向整合,得出新的结果和结论,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地方志工作机构亦应延长工作“手臂”,突出地方志智库与时俱进特征。拓展地方志工作领域,突破以往地方志工作一直徘徊在旧书堆里搞研究、抓编纂的思维定式,将地方志研究领域延伸到紧密围绕当前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这个层面。地方志机构通过对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的及时把握,随机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适时为市委、市政府开展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使地方志工作跨越时空,吐故纳新,逐步摆脱“修志编鉴”的局限性,呈现出崭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性。
“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沉阳的张氏帅府承载了沉阳作为昔日东北行政中心的显赫历史,也成为今天沉阳的重要名片。名人是历史之镜,是一座城市特有的资源禀赋,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文化符号,历史文化名人使城市变得可读、生动、具象、拥有个性。当前,名人馆建设在全国方兴未艾,以历史文化名人为着力点,有助于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哈尔滨建城历史虽不长,但因路而兴的特殊历史背景,同样人才辈出,如开城先驱许景澄、中国防疫事业先驱伍连德、着名女作家萧红以及近当代的诸多科技、经济、文化名人等,这些历史文化名人是哈尔滨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哈尔滨城市文脉所在。我们建议,可借鉴安徽、山东等做法,依托哈尔滨市方志馆资源禀赋,尽快着手在哈尔滨筹建哈尔滨名人馆。通过建立名人馆,保护和开发哈尔滨的名人文化,传承哈尔滨的名人精神,为哈尔滨的孩子们更加了解铭记热爱这座城市,为哈尔滨市民和外来游客开辟一个了解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窗口,对提升哈尔滨城市的知名度起到积极作用,为促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建设有活力、有特色、现代化的哈尔滨新区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20世纪初,短短20年时间哈尔滨迅速崛起为远东地区的商业中心。那时的哈尔滨城市规划十分讲究,城市被一簇簇温柔的米黄色俄罗斯风格的住宅包围着,因此哈尔滨历史上就曾有“米黄色的城市”和“东方莫斯科”之称。黄色是哈尔滨历史形成的与其地域和气候特点相适宜的传统色,城市诞生之初的独特经历决定了哈尔滨的城市主色调。近年来,哈尔滨单体建筑体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集,杂乱无章的城市色彩造成了视觉负担。我们建议,应在确定城市主色调的基础上,尽快恢复哈尔滨城市的“历史黄”,可在哈尔滨新区先行先试,对区域内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规划,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历史黄”基准色,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包括临街房屋的窗户及窗台摆设物,统一进行色彩控制。用色系的统一强化城市个性,避免千城一面。
雕塑代表着地域文化和城市记忆,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组成部分,雕塑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而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经济投资点。百年前,哈尔滨诞生于松花江畔,起源于中东铁路,是全国最早有城市雕塑的城市之一。城市雕塑被誉为“写在石头上的历史”。成功的城市雕塑,是时代的印记,是文明的标志,是城市上空的光环。我市可借鉴“中国雕塑城”长春在推动雕塑走进街路、走进广场、走进社区、融入城市文化生活的成功经验,使雕塑文化真正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哈尔滨的文化血脉。我们建议,人文历史主题和俄罗斯主题应成为哈尔滨未来城市雕塑发展所依据的主线,在圣·伊维尔教堂满血复活之时,可在哈尔滨北站广场上立一座开城先驱许景澄的雕像,用雕塑唤醒尘封已久的城市记忆。应安排城建部门专门管理、专司此责,在哈尔滨新区、中央大街、太阳岛公园、沿江风景长廊建造更多有人文气息的雕塑。将哈尔滨的过去和现在都印记在雕塑中,让这些城市雕塑成为认知哈尔滨的文化符号。
地方文化的特色越明显,越能吸引外来资源的青睐,也越凸显文化产业对外的张力和活力。沉阳是清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近现代工业发展的代表性城市,沉阳历史文化保护整体上构建由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沉阳历史城区由盛京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大东工业区、铁西工业区五部分组成,集中体现了沉阳清前期都城发展、民国时期多元文化交融、近现代工业发展的文化内涵、传统格局与特色风貌,时代特征鲜明、重点突出。沉阳市还将历史文化街区以外、保存集中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能够体现沉阳历史风貌地区划定为历史风貌区,包括和睦路工人村、东塔、堂子街、慈恩寺、西关、皇寺、九如巷、铁西原铸造厂及化工厂地区9处。哈尔滨与沉阳历史发展轨迹有其相似性,在历史文化魅力的传播、弘扬上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在历史风貌区的规划上,可否考虑打造道外历史风貌区。“老道外”是因中国人聚集发展而来,是哈尔滨民族经济的发祥地,由微弱的民族资本,构成了传统商市、中低级住宅区,积淀了以民族文化为主流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形成了“老道外”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它传承着哈尔滨的民俗文化,印刻着哈尔滨的城市记忆,是唯一且不可再生的、极具旅游价值的资源。加快打造历史文化风貌区,加强对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突出“道外”的历史文化特色,在保持原有院落肌理不改变的前提下进行修缮复建,尽力恢复“老道外”的历史风貌和特征明显的“独院”“廊院”。作为“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哈尔滨“三大动力”在共和国工业史上创造了数以百计的“共和国之最”,见证了现代中国工业从萌芽、发育、兴盛、转型、繁荣的整个演变过程,可否考虑打造“三大动力”工业遗产风貌区,对其进行保护开发,“活化”利用,不仅能够丰富企业文化,更能保留哈尔滨重要的工业文化遗产。同时,道里、南岗、平房、呼兰、双城、阿城亦可分街路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区。
随着物质生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品质和内涵开始变得重要。标志性建筑要和而不同,大量性建筑则要同中有异,两者中间的状态,最适合公众的观赏和体验。“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源于20世纪80年代落后的“城市设计”理念,在其理念指引下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针对的是共性需求盖房子,考虑的是标准化、经济化和装配化,却忽视了房子的多元化表达。有些地方出现的奇形怪状的建筑,夺人眼球,却很少考虑经济、环保和实用。如沉阳的方圆大厦,其正立面为中国“古钱币”外形,试图融合东西方风格,但看起来并不和谐,曾入选全球最丑十大建筑。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给城市规划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以往对城市品质的认知和体验,更多的是局部的。通过大数据运用,则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城市的热点、冷点以及人们的活动规律,给城市设计带来更加客观、整体的参考。如城市的天际线,以往靠肉眼感知高低,都是局部印象,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确管控建筑的高度。如城市土地属性和建筑高度相关性很强,群力核心区是新商圈且交通便利,可以盖超高层建筑和大体量的综合体建筑,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保护街区一带则要优先考虑历史文化保护。通过对地块的土地属性、交通位置等各种要素进行大数据分析,便可以精准把握各地块建筑的高度。建议我市在计算机技术和城市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老城建筑高度管控图,由粗放的管控方式转向数字化管理,更多地考虑和而不同、高低错落,让城市形态呈现更自然的状态。
街路名称,不仅体现着城市的魅力,其背后更是蕴含着空间上的价值以及时代的文化价值取向。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程,一个有效的捷径就是从街路名称入手。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很多特色街路名称,沉阳市有因皇姑屯而得名的皇姑区,因直通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寝而得名的北陵大街,体现民国历史文化的中华路、中山路、民主路、同泽街等。长春是一座规划较早的文化城,长春的街道东西走向为路,南北走向为街,街路中间为胡同。其崇智路、建政路、惠民路、明德路、隆礼路、义和路、至善路、新民大街、立信街等街路名称据典而出,经典文雅,内涵丰富,给这座城市注入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哈尔滨的街路、广场、公园命名时,也应注重体现具有哈尔滨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带有俄罗斯印记的文化符号,尽可能地与哈尔滨的异域文化和欧陆风情相联系。如在新区可以选用俄罗斯着名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可在主城区有计划地恢复如许公路、许公纪念公园等历史名称,通过这种方式,彰显哈尔滨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
哈尔滨、沉阳、长春三座兄弟城市,因历史上的地缘关系,具有共同的黑土情结和“东北符号”,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机遇,共同承担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衷心祝愿:沉阳、长春和哈尔滨这三座城市一定会从沉寂中走出,共同托起东北振兴大业。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哈尔滨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领导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在与沉阳、长春的竞争中能领先“对手”,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哈尔滨新篇章,赢得来自世界的惊叹,赢得来自历史深处的敬佩目光,赢得来自后人对新一代哈尔滨人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