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证监会正式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经过4年试点后,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正式在全市场推开。此次改革是否会对金融机构上市造成影响?未来,中小银行上市可能性是否增加?
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经过4年试点后,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正式在全市场推开,开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局面。那么,全面注册制开启,是否会对金融机构上市造成影响?
据了解,金融机构的数量在整个A股市场的占比并不高。数据显示,A股市场共有5079家企业,其中金融机构仅130家,包括42家银行类金融机构,50家券商,5家保险机构,以及其他33家信托、期货、租赁等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上市之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1991年4月3日,平安银行000001)作为第一家金融机构在深交所上市,从其股票代码000001.SZ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平安银行叫做“深圳发展银行”,也是第一家上市银行。上市首日,其股价为40元每股,市值为23.77亿元;截至2月2日,平安银行的最新收盘价为14.7元/每股,市值为2852.67亿元。
上市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经营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差距逐渐拉大,银行业的表现呈现出两级分化。目前在主板上市的42家银行中,有27家的市值低于开盘时的市值,但也有不少银行市值翻倍。
具体来看,市值增长幅度较大的银行中,平安银行靠前,达到11904%,这与其上市时间较久有一定关系;其次是招商银行600036)和民生银行,市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604%和352%,这两家银行分别成立于2002年和2000年。其他银行如宁波银行002142)、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南京银行的市值增长率也都在200%以上。
因此,不少机构因金融上市企业估值相对较低、波动小、业绩稳定,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通常会把头部的金融机构股票作为底仓。比如,在基金持仓前20中,就有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东方财富300059)、宁波银行等金融股。
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上市有利于补充核心资本,提高稳健经营和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贷款能力。
另一方面,银行上市也有助于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强化基层金融服务能力,激发金融市场活力,解决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之间传导不畅,金融领域自我循环、脱实向虚等问题。
金融机构在主营业务上与其他普通工商企业不同,所募集的资金不直接投资于固定资产或技术研发等项目,所以监管机构对于金融机构的公开发行上市有特别的要求。以银行为例,监管对于银行上市的要求除一般企业上市需满足的条件外,在实质审核中还会关注银行的规模、资本充足率、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贷款情况等要素。
据了解,银行上市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节众多。完成改制重组和上市辅导后,银行还需经历申报、上会、发行等阶段,每过一关就离资本市场更进一步。
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从首次提交申报稿到上市平均用时904.7天(约30个月),其中,首次申报稿报送到预先披露更新平均478.8天(约16个月),预披露更新到上会平均243.3天(约8个月),过会到上市平均182.5天(约6个月)。
也因为审查较为严格,一些中小规模城农商行上市之路困难重重。2022年,多家拟上市银行终止了上市程序。
去年2月,厦门农商银行主动撤回了IPO申请,该行表示,调整上市计划是基于股权优化目的,意在利用调整期着力梳理并优化股权,为下一步稳健发展和再次申请上市筑牢基础。
去年5月,江苏大丰农村商业银行,首发事项未通过。从招股书和发审会的公告来看,不通过原因主要与其持续盈利能力、内控制度有效性、关联交易等问题有关。
2022年12月,河北银行撤回了上市辅导备案,河北银行方表示是根据监管指导意见,综合考虑资本市场动态,特别是银行业估值情况和注册制改革推进等因素终止辅导。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小银行IPO上市辅导一般要经历很长时间,企业能否上市除了和自身经营有关系以外,也和企业自身的资产质量、股权架构稳定性以及是否有重大处罚情况等因素相关。但从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市场情绪回暖等方面看,目前环境对于部分中小银行上市比较有利。
从每年上市的数量来看,银行上市经历了三个高峰期,即2007年、2016年、2019年,分别有7家、8家、8家银行上市。从1991年到2021年的31年间,有17年间没有一家银行成功上市。目前,银行上市的速度处于低位,2022年仅有兰州银行001227)一家成功上市。
据银监会最新披露的拟上市企业排队情况,目前有5家银行正在排队上市,包括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海安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湖州银行、河北银行。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注册制的实行预计对已上市银行的直接影响不大,未上市银行未来上市的可能性将增加。
西部证券002673)银行业分析师雒雅梅认为,注册制对银行的影响在于:首先,中小企业通过注册制上市,其在银行的潜在信用风险有望随直接融资通道的打开而缓解,银行资产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其次,投资者将趋于理性,传统的蓝筹股将会分流一部分受关注的资金,银行股作为大型蓝筹股,兼具高股息、低估值、业绩确定性较强等三重属性,二级市场上将迎来增量资金。第三,注册制更加灵活的上市标准为新兴产业优质公司打开了融资通道,突破了原核准制的部分限制,有利于提高成长型的新兴产业公司的上市率,将引导银行信贷加码对新兴产业的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表示:“随着经济环境回暖,银行估值修复,提升了中小银行上市信心。希望它们今年夯实基础修炼‘内功’,能把握上市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