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许久不见的表哥碰了一面;尽管只是几个月没见,但表哥给我的感觉,仿佛是苍老了好几岁。
少年白一般指的都是家庭遗传,或心理压力等等;而据我所知,我们家族乃至表哥母亲那边,都没有少年白的例子。
一路上我还是忍不住调侃表哥,工作家庭都不要太累,要学会平衡生活,表哥没有接茬。末了,只是说等这套房子贷款还完了,还要准备再买一套房。
表哥的人生经历,和今天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有房有车,有娃有妻;在许多人眼里包括我自己,这都算得上是妥妥的人生巅峰。
一方面,他们事业有成,家庭和睦,有车有房;但另一方面,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部都裹挟着他们,有时候甚至还要推着他们前进。
拥有一套自己的房产,是许多人一辈子的追求;但在一二线城市,仍然很难。即便一部分年轻人依赖父辈积蓄首付买房,但余下三十年的贷款债务,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以表哥为例,除了平日里忙于工作,下班后还要负责给一家人做饭,有时候还要送爱人上班,哪怕是到了周末也不得闲,毕竟家里还有一只神兽。
除了事业单位之外,民营企业目前的就业形势,可以说还是挑战重重,年龄问题迭加新增就业端收缩,中年遇到就业难,那更是难上加难。
今年一季度,全国离婚登记数达93万对,在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也暴涨了9.9%。经济问题,在不确定性时代,反而更容易成为婚姻路上的绊脚石。
当年轻人越来越像老年人的时候,也从侧面说明了另一个现象,那就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年轻人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退休老年人当年在大单位所享受的全面福利相比,今天的年轻人往往只有微薄的工资收入,生活甚至还缺乏保障。
从幼儿园升小学要面试,小学三年级要考KET,高中阶段的模拟考排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年轻人的成长轨迹从一开始就被“内卷”包裹。
从硬件上来看,今天的年轻人比过去任何一代都要更好;但从软件来看,今天的年轻人所面临的,是一个不断被修补的时代,到今天,风口和机会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成熟,而竞争自然也会越来越大。
DT研究院数据显示,53.7%的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元,消费降级成为不得已的选择,年轻人开始“省钱消费”,临期食品超市、二手平台成为新的消费阵地。
在精神上,年轻人也和老年人开始靠拢。部分年轻人虽然年龄较小,但兴趣爱好、消遣娱乐、生活习惯都非常像老年人,如勤俭节约、注重养生、热爱传统文化等。
一个社会,当然更需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如果大家都选择“死气沉沉”,对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日本年轻人即使努力工作,也很难获得高薪或晋升机会。高房价、高生活成本让他们对传统成功标准望而却步。也因为日本年轻人的平均年收入低于上一代人,东京房价居高不下,租房不得不成为主流选择。
今天我们认为,一代人应该比一代人更好,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但反过来,今天我们的餐饮物价都还停留在十年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消费能力并没有变得更强,如果消费能力没有变得更强,那么也可以从侧面说明,人们的收入仍然还跟不上支出。
老年人之所以能够活得像年轻人那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有保障,有稳定的退休生活;而年轻人之所以越来越像老年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缺乏确定的保障,不稳定成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