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社会治理的今天,甸柳新村街道于2023年开发了全省首家街道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线上系统,畅通了“双联”渠道,实现了群众“全天候”反映民意。今年以来,街道迭代升级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同时,与第三社区推出的全市首个以社区党委书记为原型的AI社工“杨小煜”(社区党委书记杨天煜为原型)相结合,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人大代表+AI社工”智慧履职体系,为人居环境、民生痛点等治理难题提供了智慧解决方案。
“杨小煜”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度嵌入社区36个居民微信群,构建全天候民意收集网络。它不仅是回应居民咨询、减轻社工负担的助手,更实现了政策智能问答、热点话题数据分析与民意挖掘功能。AI社工根据群聊内的居民话题精准捕捉关键字、智能分类整理居民意见,有效补充了传统走访、座谈等履职渠道。推动代表履职从经验驱动向数据赋能跨越,成为人大代表延伸社情民意的“智能触角”。
面对居民反馈的海量信息,“杨小煜”展现出强大的分析能力。它能将聊天记录中的碎片化信息归类识别,提炼出如“照明灯破损”“适老化改造”等热点议题,形成结构化数据库和直观的“民意热点图谱”,打破了人大代表接待日时空限制,定向推送的民意信息帮助代表精准锁定调研主题,直击群众最关切、最急迫的问题,大幅提升履职针对性和效能。例如,针对捕捉到“屋顶废弃太阳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集中诉求,定向推送给驻站人大代表、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海霞,街道第一时间统筹协调使用无人机开展全域排查,高效解决难题,将“数智”理念融入基层人大工作,推动了人大工作质效的提升。
在实际运行中,“杨小煜”极大地延伸了人大代表的“听觉”和“视觉”,依据情绪分析功能(识别积极、中性、消极、焦虑等)协助代表精准把握民情温度与问题紧迫性。在形成建议和意见时,“杨小煜”提供的详实数据、具体案例及诉求分布图汇成有力支撑。以社区停车管理为例,“杨小煜”通过语义分析识别出居民对该难题普遍带有负面情绪,据此推动人大代表结合以往治理过程形成督办意见,提升人大代表监督效果,督促各部门履职尽责,实现从“被动接访”向“主动治理”的转变,AI全天候智慧触角精准捕捉民意,让大数据分析助力代表议案升级。
下一步,街道将通过人机协同,让“杨小煜”为人大代表精准聚焦民需、高效汇聚民智、及时回应民盼提供强大助力,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开辟一条智慧化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