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联运班列(新疆—重庆)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发出,在重庆集结货物后,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往东南亚国家。
紧接着,筹划近30年,起点位于新疆喀什的中吉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突然传来政府间协定成功签署的消息——新疆又一条陆路国际通道,呼之欲出。
如果从更长的视线和更多的指标来观察,上述两条新动态,不过只是这个面积最大、地位特殊但却往往被忽视的内陆省份,偷偷逆袭的注脚之一。
但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新疆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突出安全与稳定的角色。它在经济发展上的表现,往往很少被拿来与其他地方作比较。
2023年,新疆GDP、投资、消费、进出口、财政、居民收入等6项主要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5位。
GDP增速为5.6%,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名义增速达6.4%,更是与浙江、北京一道,并且全国第一。
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7%,外贸进出口增长42.7%,主要指标均好于预期。
2023年,新疆常住人口增加11万,是全国仅有的实现常住人口增加的10个省市之一,且增量居中西部第一位。
比“六普”增加403.90万人,增量超过了四川、河北、湖南、安徽等人口大省,增长率达18.52%,居全国前列。
其中一个标志性举措就是,2010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确定了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
政策层面,去年11月,新疆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第22个自贸区,也是中国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区。
基础设施层面,打通“南向出海”新路径,以及中吉乌铁路取得新进展,表明新疆的开放通道正在加速拓展。
一是,2023年,新疆粮食总产增量全国排名第一,播种面积增量全国排名第一,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 ,正由“区内平衡、略有结余”向“区内结余、供给国家”转变。
二是,今年前4个月,新疆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值同比增长152.1%,成为新疆外贸新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的战略定位。
不过,排在前两位的——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都直接与开放和发展相关。
当这片“内陆”到不无神秘色彩的区域,不断刷新外界的想象和刻板印象,必定也将给区域竞争投下新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