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历丨虫鸣夏日㉙面粉中长出来的“小红虫”是什么
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663

  海盗是个古老的“行当”,他们抢夺财物以谋生计。谷盗这个名字听起来霸气,但其实它们是一种小虫子,它们不会明抢明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悄无声息盗取。

  赤拟谷盗爱吃米、面,正是其中的典型。米面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尽量保留营养物质,加工过程通常相对简单。一套工艺下来,虽然可以杀灭成虫,但寄生在其中的虫卵却很难消灭。

  米面接触到空气,自然也就为虫卵提供了水分,赤拟谷盗在幼虫时期,最需要的就是水分。当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米面中的幼虫很快就能长大,红褐色、圆筒形的成虫就出现在其中。

  面粉中发现一两只虫,人们往往不在意,局部清理后即可再食用。的确,少量的赤拟谷盗不会对粮食质量产生太大威胁。但是一旦有大量成虫聚集,后果便不堪设想。

  赤拟谷盗成虫身上有臭腺分泌臭液,使面粉发臭、结块,无法食用。尤其是它们所产生的分泌物——苯醌,对身体有害,严重时致癌。

  赤拟谷盗从不把自己当外人,只要有足够多的面粉,它们便在这里传宗接代。开封的米面,要常来看看,不然,可就被霸道的赤拟谷盗“占领”了。

  赤拟谷盗,又称赤拟粉甲、拟谷盗、拟步甲,是鞘翅目,拟步甲科拟谷盗属的节肢动物。赤拟谷盗体长3至4毫米,长椭圆形,略扁平,赤褐色或深褐色,背面光滑,有光泽。春季成虫出蛰,群集活动,并交配、产卵;成虫有群集性,高温环境可飞翔;雄虫寿命500多天,雌虫寿命200多天。




上一篇: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在新疆传唱何以历久弥新?   下一篇: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