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不是农村题材而是简单化、表面化地反映农村
时间:2023-04-01  浏览次数:663

  《幸福到万家》这个项目,缘起于陈源斌的小说《秋菊传奇》,再加上也曾被改编为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秋菊打官司》,有相当扎实的内容基础。但魏巍也指出,“它们都有一定的年代了,经过时间的沉淀,在呈现给今天的观众时,需要我们有不一样的思路和改编方式。我们其实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时代内容。 ”

  “当一直生活在农村社会中的年轻人,刚进入城市社会,被法制意识、公民意识等等冲击到的时候,他面临痛苦和选择的过程。”魏巍讲到,“近几十年,可能有几亿农民,走过了从农民成为城市公民的一个身份和角色的转变过程,无论是像庆志、幸运那样,通过高考完成身份的转变,还是像幸福、庆来这种去城市打工,近几十年,中国有几亿农民,整整一两代人经历着从农民到城市公民的身份和角色转型。”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大量的人经历了痛苦挫折,带着一种对城市生活的仰视,甚至带着一种卑微和妥协的心态,想融入他们向往的某种生活。“我们看到,很多农村家庭,宁愿牺牲自己这一代,也要让下一代从一出生就带着城市印记,彻底脱去农民身份。那么多农民,如何进城打拼,如何在城市定居下来,然后子女在城市里上学,就业怎样完成,这是两三代人的事。他们以几代人的奋斗,来完成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幸运、庆志,他们是这样一个人群的缩影。”

  澎湃新闻:你提到,农村几亿人转型的阵痛,在近年来的电视剧里,少有被充分表达。为什么现在的国产电视剧主角都是精英中产,都是都市中的成功者?

  魏巍:《幸福到万家》这个项目前后经历五年,一开始我们就是奔着精品力作去的。那实际上,我们从同行、平台、观众给的反馈来讲,确实是经历过一些质疑,最初大家觉得,干嘛做农村题材,不如做当代都市题材,这种更适合市场,更有商业价值。但经过几年坚持,我们自己明显感受到,真正“土”的不是农村题材,而是很多农村题材作品还在简单化、表面化地去反映农村,反映农民,我觉得是带着一种俯视心态去看中国乡村。

  魏巍:也不能单纯概括为迎合观众,有的时候,我自己的体会是,你要是专注于想迎合观众甚至讨好观众,那作品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并不讨好。

  而在剧里,幸福这个角色身上有现代女性的观念,但她底色也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一面,比如她的包容,她的家庭观。我觉得这些反映了幸福身上,你说她矛盾的一面也罢,或者丰富的一面也罢,它们都让这个角色更加真实。如果没有这种丰富性,人物可能就单一了。如果我们按照离婚的套路来设计,可能会变成一些观众认为的女性爽剧。

  魏巍:这一点在影视剧市场,尤其前两年的影视剧市场上,确实客观存在。但农村角色就一定不被一线演员接受吗?从公司角度,你是不是能给一线演员提供一个足够有艺术魅力的角色?这是很关键的。比如幸福虽然是农村小媳妇的设定,但她身上有很当代的理念和独特的精神世界,这些设定可能也能让演员下决心去塑造这样一个角色。农村题材确实是相对小众的类型,但不管类型如何,故事足够极致,人物足够饱满,精气神有时代气质,观众就会喜欢。幸福里有城市的戏份,也有农村的戏份,我相信绝大部分观众不会说我不看农村戏份吧。

  澎湃新闻:现在行业内也存在一种现象,制片方为了敲定某个演员,而为ta“量身”修改剧本,即使这种修改不符合戏剧逻辑和故事本身?

  澎湃新闻:提到现实主义创作,那就要说到,近年来,行业内有一种“轻现实主义”:披着所谓的现实主义质感,实际内容并不反映真实生活。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澎湃新闻:我有观察到,近年来成功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大多是资深老编剧的作品,比如赵冬苓老师。而青年编剧中,似乎少有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出圈者?

  澎湃新闻:在市场大环境并不好的情况下,如何说服平台买单,对创作和制片方很重要。可以分享下你们的经验吗?




上一篇:“土”不是问题陈晓的“不清醒”撕开了多少“年代剧”的遮羞布   下一篇:中叶壹乡壹品:政策扶持下的农业产业链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