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日本脑神经研究专家,御子柴克彦来到中国,选择成为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教授,时年76。
同年8月,日本着名光化学家,原东京理科大学原校长藤岛昭,正式加盟上海理工大学。彼时已经79岁高龄的藤岛昭,带着30人的研发团队,加盟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
2022年6月16日,日本半导体界前辈,75岁的坂本幸雄,成为深圳市昇维旭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战略官。
生活在狭长岛国中的日本退休科学家,不夸张地说,可能一辈子都在羡慕中国人的生活环境。也只有中国,会让已经退休的日本耄耋老人,不远万里孤身投奔。
日本规定老人65岁退休,这群退休老人出生时,正赶上日本在工业化起飞,经济超高速增长时期。从1955年到1970年,日本的经济都在飞速发展,甚至连续三年赶超法、英、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辈人,拥有着最动荡的童年,和最坦荡的欲望。社会迅速地发展改变,在60年代末,30%的传统手工业都被淘汰,但也因此诞生了更多岗位,带动了日本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日本影视剧中,主角们不时跟着父母搬家,是有现实依据的。动荡的社会下,比变数更多的,是赚钱的机会。
大量的日本人崇尚的“集体主义”中,为公司、学校奉献了一生。茫茫然头发花白的时候,才想起来身上没钱,也没人养老。
作为一个比中国“社会老龄化”还严重的国家,日本养老金系统远达不到中国的水平。2018年,日本出版的《高龄社会白皮书》显示,65岁以上的老人,多达3800万,已经达到了整个社会的28%,可日本的人均寿命是84.2,这就相当于至少每个退休老人,至少还能活20年。
日本社会的情况,让交社保基金的人越来越少,领钱的老人越来越多,而且领取的时间越来越长,最重要的是,老人们领到的钱也越来越少,还不够到电玩城挥霍的。
青年的经历让这群压抑了一辈子的老人开始解放天性,消费欲望比一个个20出头的小伙子都高。2014年,日本户主在60岁以上的家庭消费,占到了日本个人消费总支出的48%。
日本的老头老太,比年轻人都能接受新鲜事物,但日本年轻人的消费欲望降低了。再说到日本的专家学者,他们虽然没有这些退休老人的生活丰富,但也受金钱的困扰。毕竟不工作就没钱,就是足够悲惨的现状。
据说藤岛昭同时接到了泰国和中国的邀约,他稍微思索了一下,就直奔中国了。毕竟平静而祥和的生活环境,严谨的工作气氛,高昂的工资,谁不想要?
目前为止,来到中国的都是一些65岁以上的退休专家,那么这群60多岁的老专家,来到我国,对我国发展来说是好是坏呢?
这些老人有着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已经积累了十分良好的技术,又因为他们都是专精一个领域付出半生,所以某些猜想在有了良好的物质支持后,就可以直接应用测试了。
这是好的方面,但忧虑仍旧存在。日本人的过分的“固执”。已经他们已经成熟掌握的技术,是需要尽快应用的,但日本专家认为我们的生产、研发、供应链体系还不够成熟。
这种谨慎的性格,会拖慢项目的进度,但对可持续发展来说,好处可是很大的。最重要的日本专家不仅在科技方面有所帮助,还能兼顾培养新人的任务,并且传播合理利用资源的概念。
从经济体量和速度上来看,我国是领先者,但在某些基础领域,日本的科技仍然比我国强,试错够多的情况下,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理论。所以说,只要良好运用,这些专家就能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